逆全球化之下,落实G20共识面临五大难点

沈建光 2016-09-14 16:06:00
就具体落实而言,仍然存在五大难点,特别是各国缺少政治领导力,政党博弈与选民不满情绪增加,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方向背离等。

刚刚落幕的杭州G20峰会,给予了首次出任主席国的中国一次操练全球领导力的难得机遇。在全球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建设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更强劲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方面,峰会达成了多项“杭州共识”,是中国推动下的应对当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和政治风险上升的药方,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上领导力与话语权的提升。

然而,尽管G20峰会达成了诸多共识,但在现实执行当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未来全球经济前景更加复杂与多变的局面下,如何做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避免清谈,付诸行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五大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1

美欧领导人面临选举的不确定性

 

民主选举充满不确定性。早前“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已让唐宁街10号轻易易主,新首相上台后内阁大换血,前领导人卡梅伦的政治同盟被扫地出门。而今年恰逢欧美大选之年,美国川普党内上位已超出预期,且其民调结果也在加快追赶希拉里,入主白宫也并非没有可能。而无论谁出任,前任政府外交成果会有多大程度的坚守或改变都存在变数,就从二位候选人均不支持奥巴马总统在任促成的TPP协定可以看出,选举后美国的诸多政策面临调整。

欧洲方面,今明两年亦是大选密集之年。德国将在2017年举行联邦议会选,由于前期难民政策导致默克尔支持率大幅下降,且近期家乡选区遭遇挫败,仅获得19%的选票,列第三位,“主场”优势全无。法国方面,奥朗德连任也面临较大变数,根据独立民调机构伊佛普研究所(IFOP)近日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85%的法国民众反对弗朗索瓦•奥朗德继任该国总统一职。

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少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领导人面临国内大选尚且应接不暇,能否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并承担更多担当,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协议,以及日后领导人更替,会多大程度延续以往政策都存在不确定性。

2

逆全球化与孤立主义思潮崛起

 

G20峰会就促进更加强劲的贸易和投资达成了广泛共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强调“承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开放性世界经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机制”、“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这是对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与投资逆全球化的现象作出的反击,但多大程度可以落实存在不确定性。要知道,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使得贸易保护越来越有市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对中国向美国输出廉价钢铁,导致当地失业率增加的指责也十分强烈,难民危机也加剧了孤立主义兴起,逆全球化言论如今越来越有市场。

如根据监督世界各地保护主义的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lobalTradeAlert)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的世界贸易减缓程度比原先预期还糟,在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过去18个月间的全球贸易总量是下降的。

而政治方面,特朗普在竞选中提出了赤裸裸反移民、反全球化的竞选宣言,如美国可以退出WTO,在美国与墨西哥两国边境修建隔离墙,大幅提高对中国关税等。英国脱欧也超出预期,且影响进一步发酵,法国、荷兰、意大利极端党派表示要仿效英国脱欧公投;瑞典疑欧派提出针对留欧重新谈条件;德国默克尔受到国内难民潮引发的暴力事件而遭遇政治挑战等等。

因此,经济上难有建树,政治上选民不满增加,孤立主义思潮的崛起为全球化方向带来变数。

3

加大财政支出并非易事

 

G20会议公告中提到,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稳增长,再强调结果行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还需强调财政战略对于实现共同增长目标同样重要。在笔者看来,把财政提到如此战略高度,是应对当下货币政策已发挥极致,为提振经济增长而不得不做出的积极举措。

诚然,危机以来,为走出经济低迷,各国货币政策创新层出不穷,量化宽松、负利率都是以往未曾涉足过的领域。然而,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可持续性已然面临挑战。如发达国家企业大量囤积现金却投资乏力,日本央行负利率、欧洲央行降息之后,日元、欧元反而大涨,反映了市场认为政策出尽,绝望的态度。此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推高了资产价格,不利于金融稳定、加剧了收入差距。

此次G20峰会就强调财政战略达成共识,是个很大进步,但毫无疑问,仍面临国内政治压力。例如,欧洲方面,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区内部就债务支持与紧缩政策的关系便存在不同声音,德国对紧缩的要求异常苛刻,货币同盟向财政同盟的过度任重道远。而去年德国仍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财政盈余达到121亿欧元,这对于负利率穷尽货币政策的欧元区来言,是极其不明智的政策。

美国方面,对债务问题与财政支出方向的不同意见也一贯是两党政治博弈的基础,以往提高债务上限,两党甚至不惜金融市场波澜壮阔,投资者恐慌情绪提升,也始终讨价还价到最后一刻。

从这个角度来看,财政战略的提出非常不易,但考虑到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能否切实落地尚待观察,毕竟破除内部挑战与政治上获得支持并非易事。

4

结构性改革说易行难

 

G20峰会的重要成果便是确定了9大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包括: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及获取教育与技能、鼓励创新、改善基建投资、促进财政改革、促进竞争并改善商业环境、改善并强化金融体系、增强环境可持续性、促进包容增长九个方面达成共识,并强调结构改革的优先领域不同,应关注与自身改革联系最密切的优先领域。

结构性改革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难题。以美国为例,危机以来,结构性改革进展非常有限,储蓄率过低、贸易逆差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工业化进展缓慢,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量化宽松带来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向好,但收入差距仍在加大;基建投资空间虽然较大,如当前美国城市交通设施陈旧、道路亟待维修、港口破败不堪等屡见报端,但受制于两党政治难以达成一致。

欧洲方面,老龄化、高福利、劳动力市场体制僵化等制度性问题制约了欧洲的发展;日本人口老龄化、妇女参与率过低的局面也制约了经济增长;中国产能过剩局面导致僵尸企业大量存在,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印度基建投资较为薄弱,制度障碍如劳动法修订、放宽土地法限制等降低对外资吸引力。

如此看来,结构性改革找准了药方,但各国能否突破各自利益团体束缚,取得突破,仍任重道远。

5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干扰

 

G20峰会表示,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重申此前的汇率承诺,包括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易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承诺在现实中如何演化,与全球金融市场环境有关。毫无疑问,如果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较小,投资者并未出现恐慌与避险心态的情况下,竞争性贬值不会成为问题。

而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相反的货币政策取向,年内美联储加息预期浓烈的背景下,做到这样的承诺显然也非易事。回想去年下半年,当时8月市场便预期美联储9月加息几成定局,但其后811汇改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美联储罕见的将货币政策外溢性纳入考虑,9月暂缓加息。但市场预期落空,反而导致股市大跌,其后由于12月加息预期高涨,导致美元一路走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出加剧,恐慌情绪再度蔓延。

今年下半年,情形也有类似之处。虽然8月非农就业数据或降低了9月加息的可能,但鉴于此前耶伦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已经透漏出鹰派信号,表示经济形势正接近美联储的就业和通胀目标,预计12月加息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而加息靴子悬而未决未见得是好事,毕竟美联储以外,其他国家仍以宽松为主,基于二者政策方向上的显著差异,在未来一段时间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升值,非美元货币贬值情况似乎是可以预见的,这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增加难度。

总之,G20峰会为中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现自身经济实力与领导力的难得机遇,会议成果也针砭时弊,就财政战略、结构性改革提出精准药方,为低迷的全球经济寻找出路,明确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与当前日益兴起民族主义思潮,是东道主责任担当的体现。但就具体落实而言,仍然存在五大难点,特别是各国缺少政治领导力,政党博弈与选民不满情绪增加,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方向背离等,是需要中国作为“杭州共识”的发起国持续不断的关注。(本文来源:FT中文网《沈时度势》专栏)

 

 

沈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