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新一代银行IT架构》

第一财经研究院 2020-01-08 10:37:00
编著:马智涛、卢道和、李靖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新一代银行IT架构》

编著:马智涛、卢道和、李靖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视频】马智涛解析《新一代银行IT架构》

 

【获奖理由】本书从新一代银行IT架构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际遇讲起,进而阐述了新一代分布式架构涉及的管理框架,尝试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如何运作这套架构,并从多个特性的角度分析了该架构的实现效果,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总结了该架构的效用,既是对新一代银行IT架构抽丝剥茧般的详细解构,又是该架构设计者们对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思考。

 

新一代银行IT架构:微众银行的实践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银行业的客户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伴随改革开放及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用户趋于年轻化,并且从传统的线下及PC端向线上、移动端迁移。据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率达到84.31%,而且移动互联网端的交易替代率还在不断上升。

同时,来自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的跨界冲击也不断增强。互联网公司利用无可比拟的入口、流量优势、数据分析能力纷纷跨界涉足金融业务领域,突破了时空界限,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改变了以往金融行业洞察用户的方式,并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行业自身商业模式来看,银行业过往依托对公业务及高净值个人客户,依靠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逐步进入“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场景服务更多人群”的“互联网+”战略下的普惠金融时代。

凡此种种,正如布莱特·金(Brett King)在《银行3.0:移动互联时代的银行转型之道》里一再强调的:“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客户和突如其来的竞争环境变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全面深化数字化服务渠道,打造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与体验,提升数字化洞察能力,服务长尾及普惠人群,构建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技术平台与新型架构,这些都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集中式的传统架构在有力支撑中国银行业过去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期”后,渐渐因其较高的成本投入、较差的扩展弹性、对少数几家厂商过度依赖等突出问题面临发展瓶颈,进而难以实现对银行3.0模式的有效支撑。在安全可控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高性能、高扩展、高可靠而低成本的分布式架构,几乎是新一代银行架构的必然选择。

然而,行业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案例可供参考。时代呼唤破局者。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众银行”)是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的首家互联网银行,由腾讯牵头发起设立,定位于大众客户、小微客户与金融机构的“连接者”,为用户提供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2015年8月,微众银行基于安全可控技术架构的核心银行系统上线,其架构以客户为单位进行部署,采用开放性的“XML(X86框架的PC服务器、以MySQL为代表的开源数据库和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操作系统)”技术平台,并且进行开源的技术产品搭建。目前,该平台已稳定支持微众银行高速发展并逐步向同业输出其金融科技能力。该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和高伸缩特性,确保了微众银行在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同时,能够兼顾信息安全性、业务持续性和银行IT风险可控性等各种业务技术需求。这让微众银行在支持处理亿级海量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同时,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成本结构,大幅度降低了业务的边际成本,使银行机构服务普遍惠及长尾人群成为可能。该架构的成功落地,为银行业建设下一代银行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项及可供借鉴的参考案例。

本书正是这套全新架构缔造者的倾力之作,由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先生领衔编写,他也是该架构的总设计师。其中第1章介绍了新一代银行IT架构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机遇;第2章介绍了分布式架构理论、技术体系及典型实践;第3章分别从银行业及互联网两个行业技术架构各自演进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主流IT架构各自的实现原理、技术特性、优缺点及对新一代银行IT架构的借鉴作用;第4章及第5章对新一代银行架构的设计原理、技术特性、实践理念及相关核心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第6章介绍了新一代银行IT架构涉及的运营操作、系统监控、版本发布、服务管理、智能决策、服务治理等管理框架;第7章从多个特性角度分析了该架构的实现效果,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总结了该架构的效用。

本书既是对新一代银行IT架构抽丝剥茧般的详细解构,又是该架构设计者对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思考,非常适合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科技从业者、IT架构师、信息安全从业者、高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等人士阅读。

(本文系《新一代银行IT架构》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年度金融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