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宽松加速,中国央行能否独善其身?

刘昕,何啸 2020-03-17 22:36:00
我们认为此次人民银行未跟随全球降息潮的主要原因在于时机未到。

下载报告全文

 

截至3月16日,人民银行在利率政策方面仅联动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MLF利率10个基点,并未跟随全球央行的“降息潮”而有更多举动,我们认为目前央行的政策思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以信贷政策应对短期冲击。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的冲击与一般经济下行周期并不相同,出于对人员在流动、聚集上的限制,许多消费需求和生产活动被人为切断。短期内,在防疫措施仍为主轴并且只实现部分复工复产的情况下,信贷政策是应对此类冲击最好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借到资金并保持现金流不中断,以防出现大面积的员工下岗和企业破产。

2) 中期可能通过进一步降息、降准实行逆周期调控。从目前全球疫情趋势来看,由于新冠疫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流行病,我们预期此次全球性疫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在中期使得中国经济下行幅度变得更为严峻。其影响的传导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全球各国所处疫情阶段并不相同,虽然中国的疫情防控已处于尾声,但美英等消费大国仍处于疫情上升阶段,这将延长全球在疫情防控上所花的时间,并拖长疫情冲击影响的时间。

在第二、第三季度,中国内需有望回暖,但仍将不断受到外围经济体需求下降的冲击。随着疫情在全球爆发并且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封锁措施,全球的需求和产业链都将受到一定破坏,这些影响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回流至中国。由于冲击影响的时间被拉长,信贷托底政策的边际效益将快速下降,应采用针对更为广泛的经济活动的货币政策来应对。

疫情对于中期经济的影响高度依赖于决策者在短期冲击上的应对。除外围影响之外,国内需求和投资的回暖高度依赖于短期信贷政策的效果。短期内,娱乐、旅游、运输等行业受疫情冲击影响最为深重,应预防重点行业失业率上升速度过快,防止市场信心下滑由个别行业扩散至整个经济体。根据3月15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的报告,目前3000亿专项再贷款已发放1840亿元,5000亿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已完成1075亿元,整体来看优惠信贷额度使用率仅为36.4%,应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疫情受困行业企业、小微企业的优惠贷款投放力度,尽可能削弱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幅度。

3) 中国利率呈长期向下走势,应保留一定政策空间。与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经济周期的发达经济体不同,中国仍处于一个长期的经济下行周期,中国经济实际利率长期向下的走势不会改变。为应对长期的利率下行趋势,人民银行应该保留充足的政策空间。2019年,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以及“再过几年看,如果哪个国家特别是哪个主要经济体还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区间,这样的经济体应当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也应该是市场羡慕的对象。”从货币政策空间的角度来看,人民银行克制降息的考量可见一斑。

综上,我们认为此次人民银行未跟随全球降息潮的主要原因在于时机未到。短期内,人民银行的政策将依然以信贷政策为主,并通过MPA考核的形式激励金融机构主动下调LPR利率。我们预期央行将在第二及第三季度密集下调MLF利率20至25bp。

金融条件指数概况

截至2020年3月13日的一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61,较前一周下降0.16。从月度指数来看,截至2020年2月,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月度指数为-0.81,较1月上升0.06。

图 中国金融条件指数日度走势(2020年2月17日-2020年3月13日)

 

 

 

 

 

 

 

 

图 中国金融条件指数月度走势(2008年9月-2020年2月)

 

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由第一财经研究院自主编制,是一个衡量中国融资条件、融资可得性以及宏观金融松紧程度的综合指标,以期为观察中国宏观金融环境提供新的视角和度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