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

许元荣 秦大炜 2015-07-26 14:34:00
从资本总存量、人均资本存量两个维度来看,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资本积累仍有空间,核心问题在于资本的结构而非总量。

下载报告全文

 

【导读】

一、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增长的贡献考察:清晰的挑战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从效率改善转换至投资拉动,全要素生产率(TFP)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2013年跌落至0值附近的历史低位。全球TFP表现对比来看,创新能力领先的发达国家TFP率先走出低迷并表现强劲,新兴市场TFP纷纷下滑,面临挑战。

二、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考察:边际递减制约投资增长

中国的投资难道真的过剩了、饱和了,缺乏投资空间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中国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投资边际收益递减挑战,经济整体投资回报率从1993年的15.67%跌至2012年2.70%。边际递减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基本约束条件,如何克服呢?

中国ICT资本投入还可以大幅追加,比如中国全社会软件投资强度为GDP 的0.37%,而美国为0.97%,至少存在倍增空间。

三、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考察:数量红利结束,质量红利到来

劳动力数量对增长的约束显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制造业部门转移几近完成,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从1995年的31%上升至2007年的60%,16-20岁从23.7%上升至97.7%,已经相当充分。

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即将开启。我们的一组数据表明,中国的第二轮人口红利已经非常清晰,新人口红利周期将真正支撑中国经济实现升级。

四、寻找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释放增长潜力的四个维度

a.从资本总存量、人均资本存量两个维度来看,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资本积累仍有空间,核心问题在于资本的结构而非总量。

b.需要大幅改善中国的投资结构和资本结构,缩小三大传统领域投资,扩大五个新兴领域投资。缩小中低端制造业、房地产、基建三个传统领域的投资强度,扩大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资本(knowledge based capital,oecd)、信息基础设施五个新兴领域的投资强度,实现整体的平衡和对冲。

c.扩大ICT领域的投资强度,政府、企业、居民的信息融合指数有提升潜力。

d. 释放人口质量红利,实现生产率跃升。80年代中国第一轮劳动生产率跃升,得益于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体系,未来中国新一轮劳动生产率提升,必须源于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低端制造、低端服务)转向高生产率部门(KTI)。知识密集产业就业的比重,英国为49.5%,法国为43%,美国为36.3%,中国排98名为7.37%,大有空间。

 

 

 

 

宏观与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