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外交】美国制定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步伐加快

何亚非 2015-11-10 11:28:00
经过反复折冲,由美国主导、12国参与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历时五年多,于10月5日在美国亚特兰大达成,将成为奥巴马总统最大的政治遗产。

经过反复折冲,由美国主导、12国参与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历时五年多,于10月5日在美国亚特兰大达成,将成为奥巴马总统最大的政治遗产。

美国加入TPP谈判后,作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支柱,一直竭力推动TPP达成协议,以制定区域乃至全球贸易和投资新规则,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国企私有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我们需要关注TPP达成协议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一、如今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是规则之争。美国五年多来孜孜以求推进TPP谈判,如今TPP达成协议,一旦12国正式批准,世界40%的经济份额将实行美国一手制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规则。

过去几十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乘全球化之东风,“嵌入式”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系名存实亡,各种区域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随着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谁抢占了规则高地,谁就在全球经济新规则制定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恐怕是奥巴马政府千方百计推进TPP取得一致的要害所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接踵而来的经济危机给各国敲响了警钟,盛行世界几十年的美国经济“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经济改革方案破产,美国苦心经营的国际经济秩序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被金融资本主义“吹大”的虚拟经济泡沫破灭,世界被推到金融和经济崩溃的悬崖边。直至今天,全球经济依然没有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

全球贸易增长更是缓慢。据WTO全球贸易增长预测,2014年、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为3.1%、4%,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年均贸易增长6.7%的水平。而这些年世界经济唯一的亮点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道路和中国发展模式由此引起广泛关注。

各国都在思考和寻找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博弈加剧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规则。

在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新一轮全球化博弈已从纯粹的“市场之争”转向深层次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之争”。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忧患意识、焦虑感陡增,它们通过主导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多边服务业协议》(TISA)等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图推行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

TPP从根本上讲,是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的起步,不仅将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关税(这已不是主要内容),还将涵盖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劳工和环境保护等原本很多属于一国内部政策的规定。

目前TPP文本尚未公布,但各方透露的情况表明,其所推崇的贸易投资新规则更多强调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规则的整合,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劳工、环境、国企等方面提出了较高标准。投资领域强化保护投资者利益,服务贸易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建立全面、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

同时,服务业成为自贸谈判的方向。全球服务业产值中,美、欧、日占2/3强,有绝对的大市场和话语权。服务贸易协定(PSA)未来的谈判十分关键,将涉及金融、快递、电信、电商、运输、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所有服务业。PSA将成为继TPP之后美国重新制定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的核心。

这些新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刚刚开始输出资本的中国来说,确实非常重要,挑战巨大。

二、从国际秩序调整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TPP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经济支撑,是美国等国用以“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工具。

2013年,中国领导人以中华文明“达而兼济天下”的全球主义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并身体力行带头出资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中国在这个历史时刻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各国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的全新合作模式,是所有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发展的全新合作道路;

二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思想,目标是建立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三是着眼于共同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既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开放;

四是“一带一路”倡议将超越历史,突破大国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梦相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本是中国希望与周边和欧洲等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破解世界经济发展瓶颈的“共商、共建、共赢”之举,但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喜欢用传统地缘政治的“放大镜”来分析中国的人眼里,却变成了中国“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另起炉灶的“证据”。

中国在AIIB规则制定过程中始终保持透明,依照国际规则办事,美国从一开始反对,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后态度有所转变,表示愿与AIIB合作。然而,美国内心深处担心中国以自己的规则和资金重塑国际金融秩序和治理体系的“恐慌”和“焦虑”并没有消失。再加上TPP参与国里日本等国的小算盘作祟,TPP对付中国、对冲中国的地缘政治味道就浓起来了。

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一直未被邀参加TPP谈判。西方媒体称,TPP标志着美日开始“领导全球经济规则,以对抗中国的经济崛起”。2014年初,奥巴马演讲时说,“应该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来谱写世界经济规则”。这次奥巴马更是毫不讳言地称,TPP协定将给美国工人应有的平等权利和机会,美国不允许中国等国来“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其实,在中美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新时代,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美国这样做最终也会损害自身利益。

中国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又是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超越冷战思维,积极推动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已经与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覆盖世界主要地区。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是上述思想的延续,是为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展现大国担当,既改变自己,又影响世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TPP谈成,自然会对中国产生一些影响。中国该如何看待和应对,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长远看,TPP、PSA等协定和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的出台,实际上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大方向。中国近年在上海、福建、广东、天津四地设立的自贸区就是在创新经济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开放,并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复制到全国各地。TPP还会倒逼中国加快构筑全球自贸区网络,形成开放型新格局,带动中国价值链、产业链向中高端提升。

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贸易投资进一步自由化是大势所趋。在WTO谈判长期陷入“死结”的情势下,大国或大国集团出于各自战略考虑设计推动新的投资贸易体系、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在所难免。然而,全球化条件下任何贸易和投资体系必须是开放的,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虽有“规则优势”,但它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发动机。

而且,中国是TPP参与国中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多数重要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又是亚洲主要经济体韩国和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韩、印也不是TPP参与国。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连西方媒体也认为,“现在阻止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核心为时已晚”。

中国素有大国胸怀,对TPP一直心态平和,持“开放态度”。就在TPP达成协议之后,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重申了这一立场。此外,中国推动自贸区建设的力度近年来没有减弱。目前,中国与澳大利亚、韩国等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还积极推动东盟“10+3”(东盟十国加中日韩)、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太自贸区谈判(FTAPP)等区域合作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则更是区域乃至跨区域合作的新思路和大手笔。

中国要做的一是心中有数、泰然处之。美国将TPP定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抓手,对达成TPP志在必得。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借TPP和TTIP这跨两洋的自贸协定主导国际经贸、投资、服务新规则,重新分配全球化利益,使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贸交往中面临更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但如意算盘未必如意。中国对TPP需要“拿得起、放得下”,不妨先观察一段时间。

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我们大可淡定一些。只要我们自己“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中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中国需要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构建以周边为依托、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面向各国的自由贸易和投资网络。其实12个TPP参与国中,有5个与中国缔结了自贸区协定,有7个参加了RCEP谈判。

中国有充分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进一步开放、合作共赢符合新时代历史潮流。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一定会向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世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作者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长、G20Sherpa)

 

何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