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外交】何亚非:新时代的外交新脉搏

何亚非 2017-11-01 17:56:00
中国走进“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契合现实逻辑和历史规律,继承与创新并举,成为中国历史新的里程碑,也为世界提供了急需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宣示的新时代,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公平方向发展,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

新时代的国际环境日益错综复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挑战十分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对此,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也有相似看法,他们说,“当今的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力量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

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正在经历深度“过渡期”和“转换期”;世界政治、经济正跌宕起伏、寻求增长新动力。换言之,“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美国世纪”已经终结,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

这个过渡期主要挑战在于:

一是美国作为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导者,认为全球化“不合算”、“吃亏了”,偏离了“美国化”轨道,对继续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失去兴趣,开始修改或重新制定国际规则。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秩序、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最大变数。

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启北美自贸协定谈判以及与中国、韩国、欧盟国家的多双边贸易安排,以“美国第一”为由力争为美国获取尽可能多的短期利益,对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构成严峻挑战。“美国第一”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将使国际秩序更加混乱,全球治理进一步“碎片化”。

二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资本与劳动矛盾,或者说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失衡问题,由于过于强调和依赖市场的作用,政府长期无所作为,致使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兴起、社会结构撕裂、精英与百姓阶层对立、政治极端化蔓延,已经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态。

马克思对此早有预言。2015年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用大量数据证实发达国家资本收益率数十年来一直高于GDP增长率。资本是全球化最大获益者。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自由贸易,但财富分配严重不公,只向少数人集中,社会不公成为全球化的最大阻力。

三是地缘政治矛盾加剧给世界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大国关系更趋紧张复杂,美俄对抗有增无减,关于大国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预测不绝于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世界既不安宁也不安全。

大国关系紧张与地缘政治矛盾相互作用,恶性循环,既影响世界安全,也阻碍经济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又是美国,它不仅希望维护军事、经济、金融霸权,对美国领导的“山上灯塔”的西方意识形态霸权同样十分在意,对任何可能对其构成挑战的国家打压、遏制一手明显增强。

四是世界面临文明冲突还是文明融合的困惑。当代世界的许多问题和冲突,无论是中东乱局,还是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紧张,或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从根源上看,都与文明之间缺乏对话和交流有关。

19世纪形成的“中心-边缘架构”国际体系延续至今,美国主导的西方文明一直是“中心”,有着强烈的文明“优越感”。由此把文明和政治制度分成三六九等,极力推广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及其政治制度,抹黑其他文明及其政治制度,并把各种冲突归咎于“文明的冲突”。

而当今世界应对上述挑战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和机制模式都明显不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许多学者专家把由此产生的难题和危机形象地比喻为“黑天鹅”与“灰犀牛”。

何谓“黑天鹅”,这原先是金融界形容完全出乎意料的小概率灾难性事件。英国退欧、美国大选、2008年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的泛滥等,“黑天鹅事件”接踵而来,世界局势持续动荡,经济长期低迷。各国对此深感震惊、应对失据。

“灰犀牛”是指虽未酿成危机但危险迹象明显,人们往往熟视无睹的各种风险。犹如“灰犀牛”行走缓慢,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一旦逼近,犀牛的冲力将使人无法躲闪,难逃踏成肉泥的悲剧。这样的事情在个人、公司、国家、国际层面都在发生,常被人类的惰性、惯性和偏见思维所绑架,视若不见,最后遭遇被灰犀牛踩踏的结局。

“灰犀牛”也好,“黑天鹅”也罢,其根本问题出在应对挑战的思想匮乏、机制欠缺、模式落后。

世界于是把目光转向中国,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去西方看中国,始终是贫困落后,包括所谓“器物、制度、观念”三方面的落后。当代中国奋发自强,今非昔比,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历史,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0%,超过美、欧、日本的总和,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仅说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对当今中国外交新脉搏的把握。面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巨大变革,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急剧增加,地缘政治关系更趋复杂敏感,全球化遭遇“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的冲击,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中国新时代的外交新思想和新理念顺应历史潮流,通过二十国集团G20、联合国、达沃斯等各种平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根植于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中国国内成功治理的中国思想、中国方案,为解决世界性难题给出了“答案”。

五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其广阔的全球化视野、超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卓越的战略智慧,令世人瞩目。中国走进“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契合现实逻辑和历史规律,继承与创新并举,成为中国历史新的里程碑,也为世界提供了急需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外交新时代的新贡献在于:

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新的大国观和强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以“共商、共建、共享”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对外思想的结晶,深刻揭示了中国新的大国观和强国之路。我们不搞侵略,不称霸,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支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国际体系,主张世界的事情应该大家商量着办、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外交新思想、新方案,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天人合一”。我们生活在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地球村,建设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外交新思想包含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天下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人类发展的大思路。西方一直人为地把世界分成各种阵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民主国家、非民主国家,“东西、南北”,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线就是以经济水平划线。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的是,不管是美国人、中国人、法国人、印度人……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球籍”,都是人类和世界的组成部分。伙伴关系一定是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而不是对立、对抗、相互排斥的。

三、中国外交新思想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结伴不结盟、合作不对抗,反对“你输我赢或我输你赢”的“赢者通吃”丛林规则。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定义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要求,既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又符合绝大多数国家愿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这些都是建立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基础之上的。2016年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G20杭州峰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凸现了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今年5月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丝路精神”已经成为一面国际合作新思想的旗帜。

代表中国外交新思想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贯穿于中国外交实践之中,更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和认同,联合国和安理会在各自的决议中对这些新思想、新方案予以了肯定和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G20、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在不同场合和时机都高度评价和支持中国的新思想、新方案,认为这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开始提供世界急需的“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将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既向发达国家开放,更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打开大门,为国际社会全面深化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开创新的历史机遇。

四、中国新时代与全球化新时代同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中国外交新思想,对全球化战胜“逆全球化”,对全球治理改革具有世界范围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的外交思想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包括全球治理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也是改革者,然而改革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改革向普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让广大老百姓有充分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方向和目标都一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要素,相辅相成,五位一体,为相关国家和人民的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渠道。

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新时代的中国外交脉搏强劲,更加积极进取,自觉承担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国际责任,“达则兼济天下”,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大业不断做出新贡献。

 

 

 

何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