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例特征及防控回顾丨图解疫情

第一财经研究院 2020-02-28 21:24:00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曲线则反映了一种可能的混合爆发模式。中国的防控历程,可望为疫情正在蔓延的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整理:李昉琦 赵健榆/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博士和珍妮弗. 麦古根(Jennifer McGoogan)博士通过对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72314例病例的研究,揭示了已经发现的新冠肺炎病例的特征,同时将新冠病毒与非典(SARS)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病毒进行了比较,并对当前及之后中国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病例特征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曲线反映了一种可能的混合爆发模式。早期病例显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存在动物传染人的情况,之后病例则显示病毒已开始人际传播。

通过对中国疾控中心在2月11日公布的72314例病例(包括44672例确诊病例、16186例疑似病例、10567例临床诊断病例和889例无症状病例)的统计,可以发现当时病例的特征:

年龄方面:绝大多数患病者在30到79岁(87%),9岁以下的占1%,10到19岁占1%,80岁以上占3%。

地域方面:75%病例出现在湖北省,86%有武汉暴露史。

症状严重程度方面:81%为轻症患者,14%为重症患者,5%为危重患者。

致命性:当时死亡率为2.3%(以确诊病例为基数),死亡率与患者年龄有很大关系,9岁以下患者未出现致死病例,70到79岁患者死亡率为8%,8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为14.8%,患者本身患有的基础病症与死亡率有着很大的关系。

医务人员感染:在44672例确诊病例中,有3.8%(1716例)为医务人员,而医务人员病例中有14.8%为重症与危重症(该比例略低于全部样本),死亡人数为5,因为医务人员绝大部分年龄都小于60岁,所以死亡率低于全部样本。 

在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流行病曲线中,每日确诊病例数按出现症状日期(蓝色)和诊断日期(橙色)绘制,它们之间的差异说明发病时间与用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之间存在延迟,这也是早期医疗资源不足所致。自2019年12月27日初步明确病毒特性后,就开始实行了一些措施,直到后来相继出台了更为严厉的人员流动与接触控制措施。

图1 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流行病曲线

来源: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

 

新冠肺炎与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的对比

新冠肺炎与此前的非典(2002-2003)、中东呼吸综合症(2012至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新冠肺炎、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症都是最先由动物传染给人的冠状病毒引起,3种病毒都会造成被感染者发烧与咳嗽,并通过呼吸道传染。临床诊断可以根据病情特征、暴露史和影像资料来完成,确诊都需要核酸检测。由于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维持性治疗(supportive care)成为了主要的医疗手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非典共计造成全球29个国家8096人感染,774人死亡,死亡率为9.6%;至今,中东呼吸综合症已经造成27个国家2494人感染,858人死亡,死亡率34.4%。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发展中,由于难以识别和确诊轻症和无症状病例,患者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湖北与非湖北地区死亡率巨大的差异需要更多的研究。

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绝大部分的二次传播都是发生在医院,这与新冠肺炎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发生在家庭内的聚集病例占总病例数很高的比重。从这点来看,新冠肺炎传染性更高,虽然目前很多研究对于新冠病毒基础传染数(R0)进行了预测,但更精确的基础传染数确定还有待更多研究。 

 

应对新冠肺炎病毒

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提高了应对流行病的能力,包括更早与国际社会沟通。在非典疫情中,当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时(2020年1月3日)已有300例确诊病例和5例死亡病例,而报告新冠肺炎时,确诊病例数为27例,没有死亡病例。

本次疫情爆发在中国春节前夕,意味着马上出现的巨大人员流动可能会带来疫情大爆发。在缺乏有效药物和针对性疫苗的情况下,中国采用了最为传统的方法:地区封闭、隔离检疫、减少人与人接触、取消群体性活动等。这类传统防疫措施并不是第一次被使用,但却从来没有如此大范围的被执行过。

对于这样大规模的行动是否有必要,目前还有人存在疑问,一些人指出此类措施,特别是一些“严厉的措施”侵害了公民的权益,但需要认识到,在这种境况下,那些没有被感染但存在被感染风险的人的权益也同样应该被考虑。

在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指出,“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图2 SARS疫情与新冠疫情的时间轴对比 

 

 

 

 

 

 

 

 

 

 

 

 

 

 

 

 

来源: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

 

未来的行动

当前中国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帮助中国争取了时间。中国将根据更多的信息来调整应对的策略,很多事情还需要去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被解答。同样全球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因为对于病毒,没有国界。

 

 

全球疫情与经济观察

第一财经研究院自20202月起发布新冠疫情观察专栏,通过跟踪疫情动态与经济数据变化,全面展现新冠疫情在全球进展状态与各国治理方式的演化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