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如何? | 中国观察
2020-08-21 11:33:08 关键字: 复苏;可持续性

下载报告全文

 

中国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长达到3.2%,远超分析师和决策者的预期,即便是中央高层也指出,这一经济表现明显好于预期。

上周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其中许多指标并未像预期一样迅速增长,市场情绪随即走向低落。特别是人们意识到,经济复苏并不平衡。例如,供应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有人担心这会使得库存增加,甚至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就能发现经济复苏的不平衡只是表象,数据中实际存在很多亮点。

首先是消费。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零售数据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月同比下降了1.1%。零售数据的弱势表现主要源于餐饮业(下降了11%),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出于健康考虑避免到餐馆就餐。另一个表现较弱的消费品类是石油及制品的销售(同比下降了14%),但这似乎与汽油零售价格下降(下降了16%)有关,而非由于需求疲软。

从乐观的方面看,继5月和6月出现温和增长之后,7月乘用车销量增长了9%。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迹象,因为消费者必须有相当的信心才会花钱购买像汽车这样的大件耐用品。这种信心似乎同样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图1显示,过去三个月住房销量(红线)十分强劲,平均增长率达13%。相比之下,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家庭购买住房的意愿表明,他们并未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格外担忧。

住房需求的强劲正在刺激供应增加,在建的建筑面积(蓝线)正在从5月的低谷逐渐回升。住宅建设增加是中国钢铁产量大幅回升的原因之一。

 

图1 住房指标(同比)

637336063337700000.png

来源:Wind、第一财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