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赵健榆/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导语: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近日发布2020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USCBC在报告中表示,自2019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发布以来,美中两国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为持续两年之久的关税升级按下了暂停键。在中国开始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兑现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承诺、两国关系走向缓和之际,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破坏了公共健康和全球经济,并在美国大选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重新点燃了两国经贸纷争。动荡的时局,叠加新冠疫情,给商业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让美国企业对在中国的短期商业前景产生忧虑。同时,对于公平竞争、数据和网络安全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参与调研的企业也表达了关切。
尽管如此,本年度调研的结果显示,美国企业在总体上仍对中国市场保持长期信心。
正文: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近日发布2020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USCBC的100多家会员企业参与了此次调研,反馈意见的收集完成于2020年5月底至6月。
本年度调查通过加权计算统计出美国企业在中国经营中面临的前十大挑战:中美关系、新冠疫情影响、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关税、成本增加、许可和审批、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流动、创新政策、外商投资限制。
图1 受访企业所在的行业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主要发现: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报告显示,88%的受访企业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持积极或有些积极的态度。协议签署以来,中国逐步采取措施,比如向外国企业开放金融服务业、大幅降低农业领域贸易壁垒、加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体系。
对于协议落实情况,35%的受访企业持中立态度。报告认为,这表示许多人仍在观望是否所有承诺都能兑现,毕竟兑现时限是未来两年,又或者该协议对这部分受访企业的经营并没有直接影响。
图2 参与调研企业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此外,只有7%的受访企业认为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益处大于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37%的受访企业则认为成本大于益处。56%的受访企业认为,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总体结果仍取决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协议中的争端解决机制被视为中美谈判的一项关键成果。协议在争端解决章节中提出要建立程序以解决与协议相关的缺陷或分歧,并邀请企业向任何一方直接表达关切,而且即便企业决定不参与,该机制仍将运转。
虽然该机制为美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来解决它们在中国市场中所面临的问题,但大多数受访企业对真正使用该机制持谨慎态度,原因包括:不确定该机制如何解决其关切;担心在中国市场可能会受到报复。
中美关系
报告显示,86%的受访企业认为中美紧张的贸易关系影响了其在华业务。近一半(48%)的受访企业认为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在于客户对其持续供应能力的不确定而导致销售量下滑。
图3 参与调研企业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投资环境
虽然近年来中美经贸摩擦不断,但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依然保持乐观态度。报告显示,83%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其全球战略中最重要或前五大市场之一,68%的受访企业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虽然整体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达成起到了稳定双方经贸关系的作用,为企业对投资中国市场注入了信心。
图4 参与调研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正因为对中国市场保持长期信心,87%的受访企业并没有撤离中国的计划,只有4%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或计划将业务迁回美国。
尽管长期前景乐观,双边经贸摩擦以及新冠疫情爆发依然影响了美国在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短期经济展望。24%的受访企业在过去一年减少或停止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主要原因包括中美关系紧张导致成本和不确定性上升,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图5 参与调研企业中减少在华投资计划的比例上升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减少的趋势在研发领域尤为明显。报告表示,2020年增加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只有18%的企业表示将增加研发投入,而这一比例在2019年是33%,2018年则是47%。导致研发投资下滑的部分原因是数据流动限制日益严格、中国出口管控的发展和美国在研发领域税收刺激政策的改变。
竞争
关于竞争环境,34%的受访企业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中国企业享受到更多优惠政策。以国有企业为例,一半以上的受访企业认为其国有企业竞争对手在以下方面享受到了优惠:政府优惠融资(65%);许可和审批优待(60%);优先获得政府合同(55%)。而且有77%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明确知道或怀疑国有竞争对手享受政府补贴或优惠。
图6 参与调研企业对中国竞争环境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问题一直是中美双边关系紧张的症结之一。不过中国已经采取措施来解决此类关切,比如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和《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法》规定,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下同)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其他行政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转让技术。
但报告也表示,由于缺乏具体细节,尚不清楚此类承诺将如何合理落实。进一步改革合资和行政许可要求可能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图7 参与调研企业对技术转让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数据流动与网络安全
过去几年,中国强化了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体制,对几乎所有在华经营的企业提出了新要求。报告显示,对中国出台的信息流动和技术安全政策表示关切的企业比例从2019年的76%上升至2020年的84%。
对于网络领域的关切,71%的受访企业担心中国在该领域采取的措施将与中美之间紧张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这一比例相较2019年上升了15%。其他关切还包括数据本地化要求、合规要求和条款模棱两可等。
图8 参与调研企业对数据流动/网络安全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美双边摩擦的核心问题之一。总体来看,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进展的受访企业比例有所上升。根据企业的反馈,相关案件越来越多地由熟悉知识产权争议的法官受理,执法部门也更积极主动地查办侵权一方。包括合作伙伴等在内的相关方也普遍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依然有 29%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水平限制其在华商品生产制造和研发活动。
图9 参与调研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参与标准制定
中国的技术标准与企业在其他国际市场所使用的标准不尽相同,这可能会造成市场准入障碍。虽然中国《外商投资法》承诺中外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定,64%的受访企业对其参与标准制定的能力评价为“一般”,24%的评价为“差”。
而且,能够参与标准制定并不意味着会有影响力。只有17%的受访企业认为其对标准制定的影响为“高”或“中上”,38%的受访企业认为其影响为“中下”或“低”。
图10 参与调研企业对参与标准制定的看法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签证及旅行限制
影响美国企业经营的因素还包括新冠疫情造成的签证和旅行限制。报告表示,60%的受访企业取消了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活动和董事会会议,55%的受访企业取消了所有两国间商务旅行,以及34%的受访企业取消了高管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图11 旅行限制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来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