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回落 |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周报

刘昕 2023-05-31 11:53:03
在5月22日至5月26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0.96,较前一周上升0.05,年内指数下降0.92。

摘要

在5月22日至5月26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0.96,较前一周上升0.05,年内指数下降0.92。从指数的成分指标来看,上周债券市场指标是带动指数上行的关键。从货币市场来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主要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均衡水准。从债券市场来看,上周信用债与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有所反弹,5月信用利差较4月开始回升。从股票市场来看,A股主要指数下跌,成交量与估值双降。

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进入5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较4月明显下降,R007与DR007分别较4月均值下降38bp和24bp至2%和1.85%。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一路走高,5月24日达到8.22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单日质押式回购成交额。

上周,债券市场的发行额与净融资额均较前一周有所上升。其中,上周债券市场总发行额为1.64万亿元,较前一周上升3733.61亿元;债券市场总净融资额为589.94亿元,较前一周上升973.98亿元。从发行结构来看,上周政府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券发行呈现明显的分化走势。自4月底起,非金融企业部门连续5周债券净偿还,年内累计债券净融资规模由最高点4312亿元下降至815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情绪有所转弱,后续企业融资仍需政策支持。从债券二级市场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较1年前显著变平缓,具体表现在短端收益率走高而长端收益率走低,年内国债期限利差下降约4bp。信用债方面,年内信用债收益率下降幅度显著,并且相同券种中AA级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要显著高于AAA级债券收益率。年内,AAA级企业债、公司债以及中票收益率下降幅度超40bp。

近期,A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同步遇冷。从一级市场来看,A股募资表现再度呈现下降趋势,上周A股融资总额仅为195.11亿元。从二级市场来看,上周A股主要股指普遍下跌,跌幅在2%左右。A股日均成交量大跌6.3%至8110亿元,与5月上旬相比,A股日均成交量已下降20%左右。A股市盈率同步走低,目前已回落至17以下。

一、中国金融条件指数概况

在5月22日至26日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0.96,较前一周上升0.05,年内指数下降0.92

从指数的成分指标来看,上周债券市场指标是带动指数上行的关键。从货币市场来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主要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均衡水准。从债券市场来看,上周信用债与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有所反弹,5月信用利差较4月开始回升。从股票市场来看,A股主要指数明显下跌,成交量与估值双降。

从今年年内来看,中国金融条件指数的走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年初至3月中旬,市场融资需求旺盛,金融条件指数始终维持在0上下的“紧平衡”状态;二是3月中旬央行公布降准消息之后,市场流动性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市场融资需求有所减弱,金融条件指数再度进入下降通道。

二、货币市场

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进入5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较4月明显下降,R007与DR007分别较4月均值下降38bp和24bp至2%和1.85%。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一路走高,5月24日达到8.22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单日质押式回购成交额。

1、货币市场成交量与利率

上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从成交量来看,年内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不断走高,并于5月24日达到8.22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单日质押式回购成交额。

从资金价格来看,无论是隔夜回购利率还是7天回购利率均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从隔夜回购利率来看,上周R001和DR001均值分别为1.58%和1.46%,两者分别较前一周上升10bp和11bp。从7天回购利率来看,上周R007与DR007均值分别为2%和1.85%,两者基本与前一周持平。

进入5月以来,7天回购利率较4月下降幅度明显,整体围绕2%的政策利率波动。截至5月26日,5月R007与DR007的均值分别为2%和1.85%,分别较4月均值2.39%和2.09%下降38bp和24bp。

2、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上周,央行依然保持较为克制的流动性投放规模,仅在5月25日和5月26日两天将7天逆回购投放规模提升至70亿元和50亿元。上周,央行共投放逆回购180亿元,到期100亿元,净投放80亿元。

三、债券市场

上周,债券市场的发行额与净融资额均较前一周有所上升。其中,上周债券市场总发行额为1.64万亿元,较前一周上升3733.61亿元;债券市场总净融资额为589.94亿元,较前一周上升973.98亿元。从发行结构来看,上周政府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券发行呈现明显的分化走势。自4月底起,非金融企业部门连续5周债券净偿还,年内累计债券净融资规模由最高点4312亿元下降至815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情绪有所转弱,后续企业融资仍需政策支持。

从债券二级市场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较1年前显著变平缓,具体表现在短端收益率走高而长端收益率走低,年内国债期限利差下降约4bp。信用债方面,年内信用债收益率下降幅度显著,并且相同券种中AA级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要显著高于AAA级债券收益率。年内,AAA级企业债、公司债以及中票收益率下降幅度超40bp。

1、债券市场发行

上周,债券市场的发行额与净融资额均较前一周有所上升。其中,上周债券市场总发行额为1.64万亿元,较前一周上升3733.61亿元;债券市场总净融资额为589.94亿元,较前一周上升973.98亿元。

从发行结构来看,上周政府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券发行呈现明显的分化走势。从政府部门来看,上周国债净融资1258.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1260.82亿元,为5月以来最高单周净融资额。从非金融企业部门来看,上周各项债券品种均为净偿还,非金融企业部门总计净偿还1104.16亿元,为2月以来最大单周净偿还额。此外,自4月底起,非金融企业部门连续5周债券净偿还,年内累计债券净融资规模由最高点4312亿元下降至815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情绪有所转弱,后续企业融资仍需政策支持。

从年内来看,多项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依然低于往年。截至5月28日的一周,政府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12.6%,较2022年同期增速下降4.9个百分点;金融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8.2%,较2022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降至-1.7%,较2022年同期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

2、债券收益率走势

1)利率债

上周,国债收益率曲线几乎全线走低。从短端来看,受流动性宽松影响,1年期以下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上周1月期、3月期、6月期以及1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14.46bp、15.87bp、11.95bp和6.64bp。上周,中长端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其中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5.62bp和0.93bp,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0.31bp。

从年内来看,除1月期国债收益率以外,其他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均跌破年初水平。其中,3月期和6月期国债收益率分别较年初下降33.14bp和19.25bp,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较年初下降11.48bp和10.39bp。

从国债期限利差来看,上周国债期限利差小幅上升。截至5月26日当周,10年期与1年期国债的期限利差均值为70.8bp,较前一周上升5.7bp。从年内来看,国债期限利差累计下降3.7bp。

2)信用债

上周,各品种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不一。具体来看,在A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与中票收益率分别上升0.15bp和0.07bp,5年期公司债与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率分别下降0.96bp和0.24bp;在AA级债券中,5年期企业债、公司债和中票收益率分别下降0.44bp、0.57bp和1.33bp,5年期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上升0.21bp。

从今年来看,信用债等级利差不断下降。截至5月26日,AA级中票与AAA级中票之间的利差为66.33bp,年内下降21.61bp;AA-级中票与AAA级中票之间的利差为306.33bp,年内下降16.61bp。

四、股票市场

近期,A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同步遇冷。从一级市场来看,A股募资表现再度呈现下降趋势,上周A股融资总额仅为195.11亿元。从二级市场来看,上周A股主要股指普遍下跌,跌幅在2%左右。A股日均成交量大跌6.3%至8110亿元,与5月上旬相比,A股日均成交量已下降20%左右。A股市盈率同步走低,目前已回落至17以下。

1、一级市场

上周,A股融资总额为195.11亿元,较前一周下降183.3亿元。截至5月28日,A股年内累计募集资金5920.8亿元,低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

2、二级市场

上周A股主要股指普遍下行,其中上证综指下跌2.2%,中小板指下跌1.9%,创业板指下跌2.2%。从过去一年的表现来看,主要股指风险溢价(股指同比变化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波动攀升的趋势,截至5月26日,上证综指、中小板指以及创业板指风险溢价的年内累计上升幅度分别达到17.62%、18.46%和25.53%。

上周,A股成交量大幅下降,日均成交量由前一周的8657亿元下降至8110亿元,降幅达到6.3%。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同步走低,由前一周的16.97下降0.2%至16.93。上周,A股融资与融券的差额保持在1.43万亿元左右。

(本文题图来源:第一财经)

——

文 | 刘昕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由第一财经研究院自主编制,是一个衡量中国融资条件、融资可得性以及宏观金融松紧程度的综合指标,以期为观察中国宏观金融环境提供新的视角和度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