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谨慎和供给限制影响了中国8月份的经济数据。由于劳动力市场强劲,短期内不会大力出台宽松举措。
未来美国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生产率增长停滞、高低碳成本、民粹主义滋生。
“国际政府采购机制”法案草案正式开启欧洲议会审议阶段。根据这份草案,不开放本国公共采购市场的第三国投标人,欧盟也会将其公司排除在公共合同投标之外。“国际政府采购机制”虽然是一个贸易政策工具,若通过或成为一种向第三国施加压力以开放采购市场的手段。欧盟可以依据该草案把中国排除在公共采购合同的竞标之外。由于欧盟成员国对该草案一直存在分歧,预计这项提案的通过会有困难。不过,欧盟推出此项政策工具的意义重大,显示出欧盟在加快完善可由其自主实施的应对中国的单边政策工具箱。
8月27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发表了题为“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货币政策”的演讲。该演讲是在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主办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的。由于今年的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与会者无法欣赏怀俄明州的美丽风景。
近日, 34个美国商业组织致信美国政府,要求其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往来。美国政府积极回应商业组织的要求对于拜登实现为中产阶层服务的目标大有帮助。两国之间存在许多未解决的分歧,例如,商业组织提到的补贴、政府采购、数字贸易、数据治理、美国制造商品的市场准入壁垒以及许多其他长期存在且未解决的问题。鉴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重要性,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最好是以透明和公平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多边协商解决。
在全球疫情下,日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基本顺利完成了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任务。日本创新性地构筑防疫“泡泡”,实现奥运参会者与日本普通民众的有效隔绝,确保了奥运会的安全举办。但是,本届奥运会防疫措施的具体执行和监管上还存在漏洞,国内民众对奥运会始终不感兴趣,给东京奥运会留下很多遗憾。东京奥运会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中国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借鉴。
中国最近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未达预期。四个因素抑制了7月数据的增长:首先,河南省发生了大规模的洪灾;其次,出现了新一波的新冠病毒感染;第三,芯片的持续短缺迫使客车的产量削减;第四,政府的去杠杆政策似乎开始奏效,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除了洪灾,其他在7月份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影响经济,但只要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政府就不会采取重大措施来支持经济。事实上,正是因为政府认为经济强劲,所以已经将注意力转向加强互联网金融、反垄断、数据安全和教育的监管框架。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借滴滴事件和教培双减政策出台之际,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要求达到“史上最严”。SEC 进一步明确了中企在美上市前需披露的信息范围,此举不仅给中企增加了新的合规压力,还可能意味着 SEC 正加快推动落实针对中企的各项监管规则。美国此举进一步打击了市场对中概股的信心,同时对后续相关企业上市构成了严重障碍,赴美上市实质上被按下了暂停键。美国监管机构或将加速推动《外国公司问责法》等相关法案的落实进度。面对不断上升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需继续做好自身的合规管理和风险应对预案。
8月10日,美国参议院以69比30的票数通过价值1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该法案包括5500亿美元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拨款,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翻新和改造。1万亿美元投资方案虽然经过博弈和妥协,但依然是美国经济亟需的“强心剂”,更是拜登政府认定保持领先中国所采取的关键举措。该法案还需要众议院投票通过才会交由总统拜登签署,正式成为法律。
假设有两个国家竞争来“赢得21世纪”。第一个国家的道路没有铺砌,汽车的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而另一个国家则拥有最先进的高速公路网络,安全时速可以达到200公里。你认为哪个国家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拜登政府近期多次派遣高官对亚洲盟国和友好国家进行密集访问,美对东南亚地区的关注突然增加。在拜登政府的布局中,与盟国及友好国家加强合作占据核心地位。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三个政治和安全伙伴。除高官到访或对话之外,疫苗正在成为美国改变其在该地区形象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美国还通过为基础设施提供新的资金,寻求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参与东南亚事务。随着美国把加紧拉拢东南亚国家作为其与中国激烈争夺的一个方面,该地区国家面临的选边站压力正与日俱增,美国加强与东南亚地区“伙伴关系”,可能说易行难。
如果你像我一样关注新闻,你可能会认为中国和西方越来越疏远,这是可以原谅的。许多新闻标题让人想起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Kipling)1889年的诗,诗的开头写道:“哦,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直至天地跪在神前受审”。但我认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视角。它来自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和欧洲公司。幸运的是,美国和欧洲的地方商业协会多年来一直在调查这些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状况。这些不可或缺的调查反映了协会成员对中国当前商业环境的真实感受。此外,它们还让我们知道这种感受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