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在人权问题上针锋相对 | 国际观察

2021-03-29 16:22:10
欧盟以“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中国实施制裁,引发中方的反制裁。3月23日,欧洲议会宣布取消一个有关中欧投资协定的审议会议,引发国际社会对该协定前景的关注。本次欧洲国家与美国一起对中国人权议题发难,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按照价值观的不同选边站队。当前,中欧经贸领域合作深度交融。政治关系的紧张必然对双方经济造成深远影响,需警惕欧洲公司借人权议题转移供应链。

下载报告全文

 

中国与欧盟之间因为“新疆人权问题”而引发的连环制裁风波仍在发酵。3月23日,欧洲议会宣布取消一个有关中欧投资协定的审议会议,引发国际对该协定前景的关注。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致力于发展中欧关系,我们主张合作,反对对抗,同时我们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的。“欧方不能指望一方面讲合作,一方面搞制裁,损害中国的利益,这没有道理,也根本行不通。”

中欧相互制裁

因所谓“新疆人权问题”,欧盟3月22日宣布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随后也发表声明,对中国进行制裁或谴责。继欧盟宣布制裁中方4名官员和1家实体机构后,作为回应,中国对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在内的10名欧洲人士和4家实体机构实施了制裁。

鉴于中方宣布对欧制裁措施,欧洲议会中主要政党于3月24日表示考虑暂时不支持中欧投资协定,并宣告该协定短暂“破裂”。下一次有关中欧投资协定的审定会可能要等到4月7日,但目前还没有明确信息。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20年12月30日才彻底完成,前后7年时间谈了35轮,该协定对中欧双方的经济关系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欧洲议会暂停对该协议的审议,表明欧盟对华政策出现明显转变,中欧关系当前正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是本次中欧争端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欧盟对中国进行制裁,是30年来第一次。拜登政府上台后致力于修复和欧洲盟友的关系,不断强调同亚洲和欧洲盟邦协商的重要性,中国议题已经成为美欧协调一致的重要内容。

起初欧洲国家一直持观望态度,但在美国不断活动拉拢下,一些国家的对华态度发生变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2日出访欧洲,随即联合欧盟、加拿大和英国制裁新疆官员。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西方国家首次采取这类协调行动反制中国。随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长发表声明,支持美、加、英、欧对中国的制裁。在布林肯和欧盟的会谈中,双方同意重启关于中国的双边对话。

同时,3月25日拜登出席欧盟视频峰会,这是美国总统十余年来首次出席欧盟峰会。拜登呼吁美国与欧盟加强合作,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他表示,美国将与盟友合作,让中国对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南海问题上的行动以及对待新疆维吾尔族的行为负责,并要求中国遵守公平贸易的国际规则。

本次欧洲国家与美国一起对中国人权问题发难,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按照价值观的不同而选边站队。

政治争端将影响中欧经济发展

当前,中欧经贸领域合作深度交融。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则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盟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关键战略据点之一,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已经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行业。中欧经济已经深度绑定,政治关系的紧张必然对双方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虽然本次人权争端对中欧经济影响还需观察,但我们需要警惕欧洲公司借此问题转移供应链。实际上,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虽然欧盟企业受影响较小,但是关税威胁等促使欧洲公司重新审视现存的供应链,其中一些公司出于安全原因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人权因素只是加快供应链转移步伐的原因之一。


国际观察

第一财经研究院定期发布专栏“国际观察”,跟踪国际热点,解析事件与中国的关联,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与国际局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