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经济乐观表述有所减弱 金融环境保持宽松

2021-08-13 15:48:59
截至2021年8月6日的一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32,较前一周的均值下降0.14;指数年内下降0.84。从各指标对指数变化的贡献度来看,上周货币市场利率普遍下行,是导致金融条件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从信用债市场来看,由于各信用债品种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同步下行,信用利差收窄的幅度有限,因此上周信用债市场对于金融条件指数的影响较小。

下载报告全文

 

截至2021年8月6日的一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32,较前一周的均值下降0.14;指数年内下降0.84。从各指标对指数变化的贡献度来看,上周货币市场利率普遍下行,是导致金融条件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从信用债市场来看,由于各信用债品种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同步下行,信用利差收窄的幅度有限,因此上周信用债市场对于金融条件指数的影响较小。

从年内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动情况来看,过去半年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不断下行的趋势,而7月15日的降准加快了国债收益率的下行速度。从年内来看,1月期、3月期和6月期的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25.81bp、42.76bp和46.27bp;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28.81bp、32.9bp和34.5bp。
8月9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认为,疫情脉冲式冲击或拖累经济复苏。针对下一阶段的政策思路,《报告》指出:

  • 央行对于经济的乐观表述有所减弱,提出“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出口受高基数影响增速可能放缓,部分领域投资增长偏弱,餐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尚未完全修复,经济增长动能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升企业成本,一些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
  • 对于通胀的判断,央行认为目前的通胀压力仅是阶段性的,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具体表述为 “CPI 涨幅处于 1%左右的低位,预计下半年仍将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我国 PPI 走高大概率是阶段性的,短期内可能维持相对高位,随着基数效应消退和全球生产供给恢复,未来 PPI 有望趋于回落。”
  • 针对海外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央行提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带来溢出效应和风险扩散。未来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步伐加快,可能引发金融市场估值调整,增大部分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压力,债务偿付和再融资风险上升。”从目前海外主要央行的表态来看,美联储在6月的议息会议上讨论了缩减购债事宜,并且点阵图显示18名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委员中有7名认为2022年将加息,美联储将成为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主要风险来源。欧央行在6月会议上重申加快购债速度并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将通胀目标由“不超过2%的目标”修改为“中期 2%的对称目标”,货币宽松有望进一步加码并维持更长的时间。日本央行基本维持现有宽松立场不变。
  • 针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展望,央行的表述与7月底政治局会议所传递的信息一致,提出“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包括“稳字当头”,宏观政策以我为主,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由第一财经研究院自主编制,是一个衡量中国融资条件、融资可得性以及宏观金融松紧程度的综合指标,以期为观察中国宏观金融环境提供新的视角和度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