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势互补的良性组织生态,用“超越两极”的金融体系赋能乡村内生动力 │ 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回顾

2023-06-20 16:39:42
本文整理自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部执行主任胡煦在此次论坛的报告发布环节所发表的演讲。

6月6日至7日,以“创新驱动,协同融合”为主题的“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下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第一财经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农商银行协办。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以《超越两极:金融如何支持乡村内生动力?》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社会责任投资报告。以下内容整理自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部执行主任胡煦在此次论坛的报告发布环节所发表的演讲

胡煦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部执行主任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2022年的年度报告中指出,为了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来支持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事业,金融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面对目前中国乡村金融体系中仍存在的一些挑战,报告研究组成员先后考察了美国的社区发展金融、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以及欧洲的社会银行等部分国际实践案例,以期从中获得一些借鉴和警示。

作为可持续发展议题中的重要一环,实现乡村振兴意味着通过缩小城乡差距来构建更为包容的社会,通过提高农民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来应对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农业粗放的生产方式来保护环境。

实现这些目标主要依靠的是地方主体,因为他们是乡村振兴真正的主角和最主要的受益者,所以他们具有非常强大的可被调动的潜在动力和能力。但是,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资本下乡的过程里看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本可被概括为一对矛盾关系:我们希望资本下乡,但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它们无法真正惠及乡村中目前较弱的某些产业和农业环节

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关系,我们提出了“超越两极”的倡议。我们认为,乡村中许多产业和农业环节的解决方案,可能并不是纯粹的商业性或是社会公益性的解决方案,它们的提供者应是具有强烈的创造社会效益意愿,并同时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机构。这类机构好比一辆自行车,它的前轮掌握着机构的社会使命,后轮保证着机构的财务可持续性,以此来确保机构的社会目标能够走得远、走得稳。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有非常多类似的资本和机构做出了这类兼顾双重目标的实践尝试,而当被赋予足够的空间和探索机会后,它们将有潜力为乡村振兴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资本和机构之外,我们认为,具有中介和枢纽作用的金融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考察类似的国际实践案例,我们初步总结了我们所认为的能够赋能乡村内生动力的金融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首先它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多个不同类型的机构。它的一端应连结着专业化、市场化的大体量外部资本,另一端则需触达乡村中相对较弱的主体,并建设扎根于乡村,服务乡村的实体或服务。

其次参与该体系的机构并不一定都需要兼顾双重目标,但必须包含一些兼顾双重目标的机构和环节。

最后兼顾双重目标的机构不仅需存在于金融服务环节,还应存在于建设和发展环节,从而真正且全面地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以美国的社区发展金融机构为例,它虽然体量非常小(占美国整体金融行业的比例可能不到1%),但却是一个具有活力的生态。它实际上是一个链接外部资本和低收入社区的桥梁,能够将外部资本配置到有意义的、有社会目标的社区项目中去,并同时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商业机构、机构投资者和公益基金会可以为这些社区发展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由它们将资金按需分配至地方性金融机构,再由这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将资金配置到所在区域的小微企业或项目。除此之外,认购社区发展金融机构的影响力票据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美国的商业银行也创设了一个股权等价工具(类似于股权,但并不是股权),以此让社区发展金融机构撬动更大的负债。

这是一个相对而言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良性组织生态。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够借助社区发展金融机构的力量去触达低收入社区的客群,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以完成美国社区再投资法案的要求。另一方面,社区发展金融机构的内部也能够有恰当的分工,让大机构主要对接外部资本,让小机构主要触达低收入社区的客群。

除了组织生态的优势互补特性,国际实践案例中体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金融和赋能的有机结合。赋能,包括了金融教育、小微企业经营能力提升等。如果追溯如今这些实践案例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机构原来根本不是从事金融服务的,而是在为社区发展提供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因为需要资金支持,才成立了信用合作社。

以日本的合作金融为例。它实际上是内嵌于综合农协,而非单独出来的机构。综合农协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提供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与金融服务形成互补关系的相关服务,如风险管理和经营指导等。

在考察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金融实践案例之后,我们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调和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以及不断倡导、激发和提升公众和企业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公共意识

为此,我们为中国金融如何赋能乡村内生动力提出了三条建议

首先,构建优势互补的良性组织生态,借助具有灵活性的政策机制,引导不同类型机构间进行有效协同、互补和错位发展。

其次,生态体系中需包含兼顾双重/多重目标的参与者和环节,最重要的是要重视社会部门的作用。

最后,该生态体系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应与发展支持相结合,以此激发和提升乡村的潜力和能力。


往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