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融合 增动能——RCEP落地观察报告》发布!

2023-08-22 00:03:00
8月22日,由第一财经研究院撰写、第一财经出品,大华银行中国联合呈现的《促融合 增动能——RCEP落地观察报告》正式发布。

下载报告全文

 

8月22日,由第一财经研究院撰写、第一财经出品,大华银行中国联合呈现的《促融合 增动能——RCEP落地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亚太新机遇,全球最大自贸区启动已有一年多了。中国、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15个国家于2020年共同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下称“RCEP”或“协定”),正在进一步促进亚太区域的融合

近年来,地缘政治、要素比较优势变化等因素都影响着中国的经贸往来。在中美贸易摩擦、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投资等情况下,2023年上半年,东盟超过美国,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对象对中国而言,与同属于亚洲的国家的贸易往来正变得愈发重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是多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中国而言,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推动了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沿线国家的共赢。2022年1月1日起,RCEP陆续对签署国生效2022年,该协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3国生效;2023年6月2日,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数据,RCEP区域囊括了22.95亿人口,29.64万亿美元经济生产总值,均约占全球总量的30%。对这片区域而言,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多章内容的RCEP生效,究竟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一年多来,在这个区域里的微观和宏观变化正在发生。
从企业角度来看,报告显示,在这第一年中,外贸成本优势和通关便利是RCEP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最直观的利好除此之外,RCEP生效后,海外经营不确定性减少、区域内投资效率提高等,都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宏观角度来看,报告观察了中国与另外12个2022年协定生效的RCEP成员国(下称“12个RCEP成员国”)近年的经贸往来情况。报告发现12个RCEP成员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重要性基本呈上升走势2022年中国对它们实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商品贸易顺;投资及数字经济方面,中国与12个RCEP成员国的合作则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区域内服务贸易中承包工程关系则较为稳定。在已有的紧密关系基础上,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电子商务”相关内容等都将为这些往来提供支持,未来也有待释放更多进出口红利。

图1:12个RCEP成员国市场对中国产品重要性基本呈上升走势

fe2c22fe6e19e8fa3c89b9515831b75f.png
报告显示,从金额规模以及紧密度来看,商品贸易是成员国间极为重要的一种合作方式因此,报告对区域中矿产品、服装与配饰以及车辆及零部件三个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往来情况进行观察,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区域内成员国的需求和优势能够较好地匹配。然而,报告显示近五年中这三类产品在区域内的往来情况分化——中国自12个RCEP成员国进口矿相关产品比例有所降低;有服装和配饰出口优势的国家发生了一定变化;成员国在汽车及零部件方面则维持着较稳定的密切关系。RCEP生效可以起到激发该区域上游产品往来动力、提供更优惠的关税、促进产业上下游融合等作用

图2:中国自12个RCEP成员国进口矿相关产品比例降低

b042deee93c3cf819c64aeeac38ee87b.png

3:区域内对服装和配饰有出口优势的国家发生了一定变化

6a40608afdb88e5404338360ed956a72.png

4:区域内国家在车辆及运输配件方面的合作基本稳定

8842e026922563f80cf725106e695680.png
基于成员国之间的互补性,RCEP拥有着多样的应用场景。报告分别选取了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五个成员国,对它们的特点和主要出口产业进行观察报告发现,人口数量少的发达经济体新加坡、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越南、正积极进行自贸谈判的泰国、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的印度尼西亚以及人均GDP与中国接近的马来西亚,都与中国有一定的互补性和较大合作空间就这些合作方向,RCEP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推进合作时,金融服务也不可或缺。因此,报告也选取了大华银行在区域内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跨国合作的案例,为企业提供参考。

当前,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拥有着经贸往来基础和巨大的合作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协定可以充分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这片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激发它更大的能量当该区域在全球有更强的竞争力时,区域内的国家也将获得更多机会与时间作伴,我们期待区域发展更融合的未来


旗舰报告

第一财经研究院以全球视野、数据丰富、媒体传播便捷的优势,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企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布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